国足输沙特是主帅能力不足?为何认怂比输球更难?

国足输沙特是主帅能力不足?为何认怂比输球更难?

沙特利雅得体育场的终场哨响时,比分牌上的0比1像根刺扎进每个中国球迷心里。这场比赛堪称中国足球的“体检报告”:林良铭的染红离场让十人作战的国足雪上加霜,蒋光太和高准翼的伤退直接拆了后防城墙,而伊万科维奇坚持把归化球员塞尔吉尼奥按在替补席的操作,活像端着金饭碗要饭。

一、甩锅大赛比球赛精彩

输球当晚的舆论场,各路专家开启“大家来找茬”模式。有人盯着林良铭抬脚过高的动作骂“中超养出来的臭毛病”,有人痛斥教练组“连换人都能整出行为艺术”。可冷静想想:就算没那张红牌,沙特队全场19次射门的数据摆着,国足想全身而退本就是痴人说梦。

伊万科维奇的临场调度确实让人挠头。62分钟用完五个换人名额的神操作,直接给最后半小时挂上“躺平认输”的公告牌。但换个角度看,替补席上坐着的球员名单,活脱脱就是中超联赛的“破产版”——当沙特球员在欧冠赛场驰骋时,我们的国脚还在为亚冠资格拼命。

二、承认差距要过三关

中国足球的“认知障碍”由来已久。首当其冲是“归化万能论”的心魔,从李铁时期的艾克森到现在的塞尔吉尼奥,每次失利后都要上演“早用归化早上天”的戏码。可现实骨感得很:归化球员蒋光太受伤后,防线瞬间变筛子的惨状,暴露的是青训断档的硬伤。

更致命的是“田忌赛马”式的自我麻痹。总爱拿“沙特联赛水平下滑”当遮羞布,却选择性忽视人家青年队去年刚拿U20世界杯亚军。这种“比烂”心态在足协的长期集训政策里体现得淋漓尽致——沙特国脚赛前还在踢联赛保持状态,我们的球员却在北京酒店里练了半个月“默契”。

三、菜是原罪,但得知道怎么种菜

翻看历任主帅的“背锅史”会发现奇妙规律:里皮带队输球是“高薪低能”,高洪波赢韩国是“运气爆棚”,现在伊万成了新靶子。可看看国足18强赛的失球数据:7场丢15球,场均2.14个,这哪是换教练能解决的?分明是防线集体考驾照——科目二都没过。

真正该警醒的是人才培养的“慢性中毒”。当中超还在为U23政策扯皮时,日本J联赛已向高中联赛输送了127名职业球员。我们的青训教练还在教孩子“大脚解围”,别人家的娃娃已经在练五人制培养球感。这种差距,就像用算盘挑战超级计算机。

四、曙光可能在2034?

虽然出线形势岌岌可危,但理论上的小组第四希望还在。不过明眼人都清楚,拼附加赛资格更像是安慰奖。更现实的课题是:如何避免下次世预赛继续当“送分童子”?

足协最近放风的“青少年留洋计划”或许是个方向,但看看隔壁日本——人家在德国各级联赛有58名注册球员,我们的“全村的希望”还在葡甲坐冷板凳。这条路要走通,恐怕得先治好急功近利的毛病。

夜深人静时想想,中国球迷可能是世界上最坚韧的群体。每次失利后咬牙切齿说“再也不看”,下次开赛又准时打开电视。这种“自虐式”的热爱,或许正是中国足球最该珍惜的火种——毕竟有了这些骂骂咧咧却不离不弃的人,改革才不至于沦为口号。

(本文数据及事件援引自多家媒体报道,形势分析基于当前比赛结果)